思政课程优秀案例(20)||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专业概论》课程改革探索
前言: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开展了本科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为发挥优秀案例引领示范作用,教务处通过本专栏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总结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展示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推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本期分享:管理学院 孙敏老师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专业概论》课程改革探索
孙敏,管理学博士,副教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负责人,主要担任心理学、招聘与人才测评、人力资源服务理论与实务、管理研究方法等课程教学,主持省级课题4项和校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当学生对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认知不清、兴趣不高、信心不足、动力不强,教师该如何应对?这正是笔者上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负责人时面临的困境。基于对2019级专业学生的调查(见表2),笔者以2020级新生的首门专业课《专业概论》为突破口,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开展课程改革探索,加强新生的专业认知、情感、态度教育,提升课程立德树人实效。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终极导向,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与本校办学定位,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见表1)。
(二)课程育人目标与教学目标
进一步从思想政治品德、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等三方面明确《专业概论》课程育人目标(见表1),并将教学目标聚焦于从学习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态度上对新生专业学习进行全方位引导。
(一)师资队伍多元化
改变《专业概论》课程由一位老师单独教学的以往做法,组建包含专业负责人、资深教授与90后年轻教师的复合型强实力教学团队,并从院校内外、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发本校思政教师、优秀校友、模范学长、行业专家与职场精英等多元化导师资源(参见图1),优势互补群策群力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改革以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为中心、侧重理论传授的原有教学内容安排,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为导向,基于大一新生的现实生活学习需要优化教学内容设置,聚焦学科概述与专业介绍、大学学习生活与专业教学计划、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胜任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发展与学习规划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职位招聘现状等新生重点关注的现实问题,把抽象知识理论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衔接,从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价值观践行等多层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引导。
(三)教学活动多样化
改革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的传统教学形式,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朋辈榜样示范作用,采取优秀校友学长经验分享、名人采访视频观摩、行业大咖学习指引与招聘市场小组调查等00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多样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动机与参与积极性,提升课程思政的亲和力与针对性。
(四)教学手段线上线下混合化
改革过度依赖教师和教室的传统教学方法手段,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线下课堂教学基础上,利用超星学习通开展随堂章节自测与出勤考核,在讨论区开展小组读书分享讨论与案例分析等网络社交式学习,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与人际沟通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价多角度全程化
改革以学生个人期末书面考核成绩为主的传统教学评价方式,采取针对个人的在线章节自测、回答问题加分和课程报告评价以及面向小组的线下小组作业考核与线上小组讨论加分等多角度全过程教学评价方式,提升学生课前中后全程学习积极性及其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学习通讨论区组织的期中教学评价显示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方法与教师教学态度满意度高,学习收获大(见图2)。在教务处组织的期末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中,《专业概论》课程的学生评教分数为91.17,名列所在学院所有课程前30%。
图2 《专业概论》课程期中教学线上评价期末学习状态调查结果显示,2020级学生比2019级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认知、兴趣、信心和动力上有很大提升,在专业认同、职业评价与重视职业价值观与道德规范亦有较大提升(见表2)。
基于《专业概论》课程改革探索,教学团队成员获得多个教学竞赛获奖与教改项目立项(见表3)。
● 思政课程优秀案例(19)|| 组建分层师资队伍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宪法学》课程思政的实施
● 思政课程优秀案例(18)|| “我为美丽乡村绘蓝图”《景观设计基础》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 思政案例(15)|| 寓教于 “时”,寓教于乐,寓教于 “思” ——《综合商务英语》融入思政元素案例
●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6)|| 基于师生双线联动的课程思政改革--以《组织行为学》为例
●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7)|| 交通强国 水路先行——《运输管理》课程思政案例图文来源:孙敏
活动组织:赵建云 胡玲
编辑:王灿亿 徐求宁
初审:孔 贺 邱向宇
终审:向凯